“朗读者”大赛第二场活动20日举行 特校教师领读

  • 发布时间:2017-06-09 13:43:29
  • |
  • 作者:荆州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321次

“朗读者”大赛第二场活动20日举行 特校教师领读

作者:伍丹 文 …    文章来源:荆州晚报    

她无法带来光明,却能让目不视物的孩子“看到”世界的缤纷。她带孩子们用指尖去触摸文字的温度,用耳朵去感知生命的旋律。很多时候,她以母亲的名义,用青春和爱还孩子们一个完整的世界。

她就是沙市特殊学校盲班班主任陈源芳。今年是她扎根特殊教育工作的第27个年头,作为语文老师的她,用特殊的方式,带孩子们遨游浩瀚的书海,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盲童的眼睛”。

5月20日,荆州首届“朗读者”大赛第二场活动将以“陪伴”为主题拉开帷幕,陈源芳将作为领读嘉宾,和她的“孩子们”带领大家共同走进朗读的美妙世界,分享那份特殊的师生情,讲述书籍带给他们的成长与感动。

“朗读者”大赛第二场活动20日举行 特校教师领读

执教27年 既是老师也是妈妈

1990年,陈源芳从特殊教育盲专业刚刚毕业,年仅20的她就进入沙市特殊学校,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12名来自全省各地的盲童成为了她工作、生活的全部。

“一开始的确特别难。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孩子,由于信息闭塞,有的孩子甚至八九岁才入学,什么都不会,你要跟他们交流,从最基本的生活开始教起。”陈源芳说。

“朗读者”大赛第二场活动20日举行 特校教师领读

学生们都住校,20岁的她带着他们上课、上厕所、吃饭、洗衣服。压力自然小不了,她自己还是个孩子,突然之间为人师,甚至为人母,照顾很多孩子的生活,陈源芳就在那样的环境下一夜之间被“赶”着长大了。

“母亲”一当就是27年,对学生们的耐心与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却与日俱增。

如今,陈源芳自己的孩子已上大学,她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身上。这学期班上来了两名恩施的学生,今年清明节,所有住校的学生都放假被接回家了,但这两名学生由于路途遥远,没能回去。陈源芳看着十分心疼,不忍丢下这两名孩子,三天假期里,就带他们去中山公园游玩,去北京路逛街,去大赛巷尝各种特色小吃。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却透过老师的语言感受到了荆州的美景与风土人情,那一字一句里,都藏着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特殊学生的性格往往比较内向、脆弱。不少孩子对学校这个陌生环境有排斥心里。陈源芳班上有位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刚入学时,他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整天嚷嚷着“我要回家”,“就像念经一样,没完没了,容易影响班上其他学生情绪。”情急之下,陈源芳只好无论上课下课都将他带在身边,给他讲故事、唱歌分散其注意力,每晚都陪着他吃晚饭,待他回寝室休息后,陈源芳才敢回家。

就这样日复一日,这位同学已由过去的“不想来”,变成了“不想回”。

盲文入门教学 凡事都得手把手

特殊教育老师跟普通老师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儿呢?陈源芳认为,最大的不同在于特殊教育老师几乎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手把手”。

普通的孩子都会上幼儿园,行为习惯有基础,而特殊学生的学前教育大多是空白,仍然有学生在学校会大小便失禁、没有性别概念等。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需要我们做的更细致。”陈源芳说。

在教育上,特教老师要求更高。

“朗读者”大赛第二场活动20日举行 特校教师领读

盲文是拼音文字,是一个个凸起的点,根据排列不同,拼出来的字也不一样。只要学会后,就不存在生字问题。基于这一点,盲文的入门十分关键,但也十分难。 “每个学生手指敏感度不同,学习所花的时间也不一样。”陈源芳说,一节课40分钟往往不够,必须抽出课余时间进行,只要教过的老师都知道,盲班的一年级最不容易。

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进度不一样,一个班里会存在好几个年级的学生。陈源芳只能进行“私人订制”的一对一教学,握着孩子的手一个点一个点的去摸。在她班上,曾经有名学生学习盲文整整花了两年时间,由于教具上的盲文都是放大版的,学生触摸起来更容易辨识,但书本上的文字会小很多,由大字换成小字后,这名学生就不能适应了。为此,陈源芳想了不少办法,她专门制作了一个大小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具,用大头针扎出一个个盲文,让学生去触摸、去识别。最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这名学生才掌握盲文。

所有学生刚进校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只有掌握盲文后,他们才真正打开了与外界沟通的一扇门。 “这种感觉就像父母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走路、说话时候的那种喜悦,什么荣誉也比不了。”陈源芳说。

“朗读者”大赛第二场活动20日举行 特校教师领读

课外为孩子们读书 让他们在励志中成长

盲文学会后,陈源芳开始提倡学生们阅读诗词歌赋、中外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陈源芳最爱推荐给孩子们的书。课余时间,陈源芳总会为他们读书中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因病致聋致盲,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克服了重重的身心障碍,从触觉感知开始,一点点认识这个世界,开始和这个世界交流,并以顽强的精神学会了说话、阅读、书写,还进入了哈佛大学雷帝克里夫学院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在了解了海伦·凯勒的故事后,学生们都为之震撼不已。

海伦·凯勒成为了班上不少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个偶像。陈源芳表示,她之所以让学生们去阅读这本书,是想让他们学习海伦·凯勒那种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于同自身缺点拼搏的精神。而在学生眼中,她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莎莉文老师。

文章录入:fw    责任编辑: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