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朗读的是品味和格调
当过幼师的李欣退休生活的首选爱好就是朗读,为了准备一篇能够在荆州春之声朗诵艺术团朗读的文章,她请老公认真腾抄了著名女作家竺子的《回家过年》,这是一篇作者写给过世母亲的诗,想不到在朗读练习时,李欣潸然泪下,把个推门进来的老公惊呆了:你哪么啦?!朗读深深地触动了李欣的心灵。
李欣(右)在练习朗读
央视正在热播的《朗读者》对于荆州的朗读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提振,今年开年,只有二、三十人的春之声朗诵艺术团突然新增二十多人,朗读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读出感动,读出心境,读出品味,也读出了心灵的愉悦。
陈华(右)在练习朗读
刚刚从一医退休不久的陈华更是喜欢为每一篇朗读的文章“配乐”,随身携带的手机只要音乐一起,他就溶化到了朗读的氛围中。他自己创作的散文诗《暗香残留》,一经配上肖邦的曲子《爱的倾诉》,朗读就变得抑扬起伏,既烘托了作品的感染力,也丰富了他的情感表达。陈华成了朗读者们的音乐编辑。
张碧凤和团员们在毛主席纪念馆前朗读
曾经动过大手术的张碧凤把朗读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撑,她喜欢的一首诗是汪国真的《只要明天还在》,每每读到“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她就会感到一股力量,一缕阳光,一种信心。她在朗读中激发热情,也在掌声中变得坚强。
孙忠慧(左)在朗诵表演
当过小学教师的孙忠慧朗读的声音有一种磁性,她在学校曾经倡导以读代讲,让学生明其意,动其情。因此,参加朗诵艺术团后,特别注重能够打动人心的“选材”,去年,她读了三本书,其中一些催人泪下的节选就是在读书中寻到的。朗读也让朗读者们多读书读好书。
艺术团团长李序玖(右二)和团员们在荆州毛主席纪念馆前朗读
朗读使“沙普”和“荆普”们的普通话更加标准,每周一次由电台老师上课的普通话讲座给朗读者带来了自信,朗读作品也更有底气。春之声朗诵艺术团成立两年来,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去,去年,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春之声的朗读者刷爆了他们的存在感。“朗诵经典,兼济公益,追求高雅,丰富生活”成为春之声朗诵艺术团办团的宗旨。
陈平、黄文玉等在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会上的造型朗诵表演
文章录入:fw 责任编辑: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