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回顾】溯源荆楚,共享插花文化穿越之旅——记《闲处理花细细品》

  • 发布时间:2019-05-15 11:11:50
  • |
  • 作者:hyl
  • |
  • 阅读次数:2220次

                                                     image.png?v=1714190921214



楚都讲坛大型公益文化讲座是由荆州市图书馆、湖北省社科普及教育(荆州)基地主办的荆州市第二十二届小太阳读书节暨全民阅读活动的明星活动之一,为广大市民免费带来“思想盛宴”。

427日下午,楚都讲坛邀请雷湘老师讲述插花文化的发展之路。约四百名花文化爱好者到场聆听,共享此次穿越之旅。

 

一、花的起源

雷湘老师与她的恩师——国际殿堂级花艺大师、中华花艺基金会创会董事林雪玉大师一起,通过对楚文化深入地解读和研究,找到插花起源于楚地的证据,创新地提出荆楚花文化的概念,得到业内专家广泛认可。

讲座开篇从“楚地有好水”说到“江河湖泊养成了楚人虚无的思想”及楚文化中的“太极思想”,再通过介绍道家思想中宇宙创生的三阶段来讲“花的起源”:天地和四时的形成、寒暑交替和湿燥消长、周而复始……


二、花的祭祀功能

来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那个全民爱美,尤其是“花美男”的时代,楚人崇尚在衣着服饰上佩戴鲜花。彼时,身为三闾大夫的屈原负有祭祀之职,他认为采摘野花用来布置场景、渲染祭祀气氛不能满足自己的审美要求,便开始自己种花、插花。屈原的插花已进入“文人状态”。大型的祭祀场景开始拥有宏大的插花场面。人们爱美爱花,祭祀习俗和“文人插花文化”并存的特点,在楚辞中均有所体现,雷湘老师主要分析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山鬼》选段加以阐述。

 

三、二十四花信风和时令花事

时间来到公元552年,南北朝时期的萧绎于荆州江陵即帝位,史称梁元帝。而如今的荆州盆景园相传为梁元帝故居。拥有优秀基因的萧家人不仅爱花,还创立了“二十四花信风”,将二十四节气与同时期的花对应。由此,时令花事也寄托了人们对花和自然的热爱,对生活和家人的祝福:春祭浮萍,冬至梅宴,均是美事乐事。


 

四、春盘赋与色彩为美

开放与包容的唐代,对美的追求自成一派。而插花文化中,就不得不提到欧阳詹创作的散文《春盘赋》。雷老师在解析中强调插花需要思考,插花的色彩之美要合理布置色块并体现焦点色彩,另外插花神韵在于造化天成。


五、“锦洞天”和花器选择

南唐后主李煜爱花,不仅“屋外广植梅花,于花间设置彩画小木亭,仅容二座,李煜和爱姬周氏赏花对饮”,还会“每逢春盛花开,就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为‘锦洞天’”。“锦洞天”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时,为祭祀花神,庆祝百花生日而举办。

自此,插花的花器变得更自由了,竹、篮等均可作花器。宋元明时期,瓷质花器造型多变,甚至有自带插孔的花器,以便让花朵直立,功能类似于如今插花的剑山。


六、袁宏道与《瓶史》

至明代,插花艺术因“公安体”文学家袁宏道《瓶史》的问世,及诸插花家的努力,著述甚多,使这项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袁宏道在国际花艺界被奉为“圣”,而他喜用瓶插花,则是因为买不起房的他需要经常搬家,无法种植花木。这个有趣的老头儿写“花快意”以及赏花的三种情形,对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七、清供及盆景

清代开始有了博古清供的独特题材,以花材搭配器物、蔬果、灵芝、结饰等,取其谐音象征组合、赋予富贵、平安等寓意,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其中“岁朝清供”是岁朝之时以插花供奉于堂上表示对天对祖的礼敬。而清供与盆景盆景都是将木本或者草本植物经过修剪,移种于盆中,皆重表现人为的造化。


讲座最后,雷湘老师分享了《归家·中华花艺大型展览》的信息和相关大型画展的图片,让现场听众了解插花艺术之精妙,花展的空间魅力及生机。雷湘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对插花文化的传播,推广中华花艺的审美理念。

插花艺术根植于五千年的文化沃土,学无止境,期盼更多的爱花之人于花艺中观照内心,获得内心的平和。

image.png?v=1714190921214